下列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鋅鉻涂層 Zinc / Chromate coatings
將水基鋅鉻涂料浸涂、刷涂或噴涂于鋼鐵零件或構件表面,經烘烤形成的以鱗片狀鋅和鋅的鉻酸鹽為主要成分的無機防腐蝕涂層。
根據鋅鉻涂層的涂敷量和涂層厚度將鋅鉻涂層分成表 1 所示四個級別。
分級 | 涂敷量 / (mg/dm2) | 涂層厚度 / μm | 工藝 |
1 | 70 | 2 | 一涂一烘 |
2 | 160 | 4.6 | 二涂二烘 |
3 | 200 | 5.8 | 二涂二烘 |
4 | 300 | 8.6 | 三涂三烘 |
注:涂敷量是涂層的分級及技術要求的仲裁值,涂層厚度是參考值。表中所列的涂層厚度是根據涂層密度為 3.5 g/cm3 換算所得。由于涂層中存在是否加入鋁和加入鋁量的多少等因素使得涂層密度不盡相同,所以涂層厚度僅為參考值。當被涂工件形狀復雜,表面積不宜確定時,涂敷量的檢測將會困難,此時可由供需雙方協商,參照涂層厚度對涂層進行分級。 |
a) 本標準號;
b) 待涂敷件要求的涂層等級;
c) 待涂敷工件的最終熱處理溫度。由于鋅鉻涂層是在 300℃ 左右的溫度下進行烘烤,需方應考慮該溫度是否影響涂敷工件的力學性能。
不同等級的涂層,經鹽霧試驗后,出現紅銹的時間不低于表 2 要求。
表 2 耐鹽霧腐蝕試驗要求
涂層等級 | 1 | 2 | 3 | 4 |
出現紅銹時間 / h | 120 | 240 | 480 | 1000 |
8.2.1 溶解稱量法
質量大于 50g 試樣,采用精度為 1 mg 的天平稱得原始質量 W? (mg)。將試樣置入 70℃~80℃ 的 20%NaOH 水溶液中,浸泡 10 min,使鋅鉻涂層全部溶解。取出試樣,充分水洗后立即烘干,再稱取涂層溶解后試樣的質量 W? (mg)。量取并計算出工件的表面積 S (dm2),按下列公式計算出涂層的涂敷量 W s ( mg/dm2 ):
W s = (W? - W?)/ S
常用零件的涂層表面積計算方法參見附錄A。
注1:若試樣的質量小于 50 g,則應累積若干件試樣以達到 50 g 以上的質量后,再進行涂敷量試驗。
注2:鋅鉻涂層浸入 NaOH 溶液中溶解 10 min 后,涂層若沒有完全溶解,則應延長浸泡時間,直到涂層完全溶解為止。
8.2.2 金相顯微鏡法
按 GB/T 6462 要求,采用金相顯微鏡法檢測涂層的厚度。
濕熱試驗在濕熱試驗箱中進行,濕熱試驗箱應能調整和控制溫度和濕度。
將濕熱試驗箱溫度設定為 40℃ ± 2℃ , 相對濕度為 95 % ± 3 %,將樣品垂直懸掛于濕熱試驗箱中,樣品不應相互接觸。當濕熱試驗箱達到設定的溫度和濕度時,開始計算試驗時間。連續試驗 48 h 檢查一次,檢查樣品是否出現紅銹。兩次檢查后,每隔 72 h 檢查一次。每次檢查后,樣品應變換位置。240 h 檢查最后一次。
A.1.1 平墊片
S = [ 1.57(d? + d? ) (d? - d? + 2h )] × 1 / 10 000 (dm2)
A.1.2 彈簧墊片
S = [ 1.57(D + d ) (D - d + 2h )] × 1 / 10 000 (dm2)
A.1.3 六角螺栓
S = [ 1.73( a2 + 2 am ) - 1.57d2 + m (5.56 d - 3.67 p )] × 1 / 10 000 (dm2)
A.1.4 六角螺母
S = [ 1.73( a2 + 2 am ) - 1.57d2 + m (5.56 d - 3.67 p )] × 1 / 10 000 (dm2)
A.2.1 分解成簡單形狀計算
將復雜形狀工件的表面分解成若干個簡單形狀的表面,該復雜形狀工件的表面積等于若干個簡單形狀的表面積之和。例:
S = S? + S? + S? + S? + S? + S? + S?
注:S 為復雜形狀工件的表面積。S?,S?,S?,S?,S?,S? 和 S? 分別為圖中 ①、②、③、④、⑤、⑥ 和 ⑦ 等七個簡單表面的表面積。
A.2.2 用坐標紙仿形計算
取一張面積為 X ( dm2 ) 的坐標紙做標準紙,并稱量其質量為 b(g)。另外取一張坐標紙對被涂工件表面進行仿形。稱量仿形紙的質量為 a (g)。按下式計算出仿形紙的面積即為被涂工件的表面積 S(dm2):
S = a / b * X
鋅鉻涂層是一種高耐蝕涂層,生產過程對環境基本無污染。鋅鉻涂層與電鍍鋅、電鍍鎘、熱浸鋅相比,其優點及應用如下。
B.1.1 耐腐蝕性能更好
B.1.2 能適用于多種零件
B.1.3 耐熱性能良好
B.1.4 不會產生氫脆
B.1.5 良好的深涂性能
B.1.6 良好的可涂裝性能
B.1.7 于鋁及其合金不會產生電偶腐蝕
B.1.8 對環境不產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