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材料、熱處理和表面處理按表1規(guī)定。
表1
材料 | 熱處理 | 表面處理 | ||
種類 | 牌號 | 標準號 | ||
彈簧鋼 | 材料牌號由 | GB/T 1222 | 淬火并回火 | 電鍍技術(shù)要求按 GB/T 5267.1; |
YB/T 5063 | ||||
其他標準 | ||||
1. 墊圈電鍍后,需立即進行驅(qū)氫處理。 |
3.2 永久變形
應對錐形彈性墊圈施加表中規(guī)定的試驗載荷, 保持2 min。
錐形彈性墊圈自由高度(壓力試驗后的高度)應不低于表2規(guī)定的數(shù)值。
表2 永久變形試驗
規(guī)格(螺栓公稱直徑) | 試驗載荷 | 最小自由高度 | |
GB/T 956.3 | GB/T 9074.31a | ||
2 | 0.92 | 0.5 | / |
2.5 | 1.54 | 0.6 | 0.61 |
3 | 2.35 | 0.7 | 0.72 |
3.5 | 3.16 | 0.9 | 0.92 |
4 | 4.4 | 1.1 | 1.12 |
5 | 7.2 | 1.3 | 1.35 |
6 | 10.2 | 1.7 | 1.7 |
7 | 14.8 | 2 | / |
8 | 18.6 | 2.2 | 2.24 |
10 | 29.6 | 2.8 | 2.8 |
12 | 43 | 3.4 | 3.43 |
14 | 59.1 | 4 | / |
16 | 80.9 | 4.6 | / |
18 | 102 | 5.1 | / |
20 | 130 | 5.6 | / |
22 | 162 | 6.1 | / |
24 | 188 | 6.8 | / |
27 | 246 | 7.8 | / |
30 | 300 | 8 | / |
a. 對螺釘組合件用墊圈的偏差, 按相應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在相應產(chǎn)品標準中以螺紋規(guī)格代替內(nèi)徑作為公稱規(guī)格。 |
3.3 持續(xù)載荷
將10個錐形彈性墊圈方向交替地穿在螺栓上, 用平墊圈將各錐形彈性墊圈相互隔開。平墊圈的硬度應大于500 HV。施加表2規(guī)定的試驗載荷、溫度為100℃ 的狀態(tài)下保持48 h。錐形彈性墊圈不應有裂痕,試驗后自由高度的減小量不應大于表2規(guī)定值的2%。
3.4 彈性
為評定錐形彈性墊圈的彈力應進行彈性試驗。本試驗規(guī)定了允許的殘余彈力。
將墊圈試件置于試驗裝置上, 施加表2規(guī)定的試驗載荷。試驗裝置在施加載荷時盡可能不產(chǎn)生變形。壓板表面硬度不小于60 HRC。試驗載荷持續(xù)2 min后,緩慢、平穩(wěn)地卸載至錐形彈性墊圈產(chǎn)生20μm位移。該位移應采用精確的測量裝置進行測量。產(chǎn)生20μm位移后的殘余彈力應達到表3規(guī)定的數(shù)值。應允許試驗裝置的變形。
表3 最小殘余彈力
規(guī)格(螺栓公稱直徑)a | 試驗載荷 b | 最小殘余彈力 |
4 | 4.4 | 1.4 |
5 | 7.2 | 2.3 |
6 | 10.2 | 4.2 |
7 | 14.8 | 6.2 |
8 | 18.6 | 7.7 |
10 | 29.6 | 12.4 |
12 | 43 | 18 |
14 | 59.1 | 25 |
16 | 80.9 | 34 |
18 | 102 | 57 |
20 | 130 | 73 |
22 | 162 | 91 |
24 | 188 | 122 |
27 | 246 | 161 |
30 | 300 | 196 |
a. 對螺釘組合件用墊圈的偏差,按相應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在相應產(chǎn)品標準中以螺紋規(guī)格代替內(nèi)徑作為公稱規(guī)格。 b. 該試驗載荷相當于8.8級,μG =0.12。 |
表4 殘余彈力
墊圈類型 | 標準 | 試驗載荷 對應的性能等級 | 20μm位移后殘余彈力 |
錐形彈性墊圈 | GB/T 956.3 | 8.8 | 對規(guī)格4~5:35% |
GB/T 9074.31 |
4.1 彈性墊圈尺寸與表面處理技術(shù)要求應按合格質(zhì)量水平AQL=1.5 ( GB/T 90.1 )進行驗收檢查:內(nèi)徑、厚度、自由高度、外徑、同軸度。
4.2.2 維氏硬度試驗應按GB/T 4340.1的規(guī)定;洛氏硬度試驗應按GB/T 230.1的規(guī)定;硬度試驗應盡可能在墊圈表面中間處實施。如有爭議,應使用維氏硬度進行仲裁試驗。